中国民间资本与互联网金融创新论坛
发布时间:01-30 13:28 | 官网
中国(温州)民间资本与互联网金融创新论坛
-----民资要搭乘互联网金融快车
2015年11月29日,在中国(温州)民间资本与互联网金融创新论坛上,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浙江大学博导金雪军与业内较早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家一同畅想未来。
“未来的三到五年,将会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在金雪军眼里,互联网金融有着广阔的前景,利率市场化、国内外资金流动自由、金融资产上市交易、大量民资发起筹建银行……
也正因如此,浙江民资纷纷抢占先机,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企业对负债的依赖,金雪军说,尤其是浙江的企业,长期以来经营严重依赖负债,包括向银行借贷,如果银行贷不到就向民间借贷,其中银行借贷占到了融资市场的8成。但是银行放贷的特点就是需要抵押担保,这个硬条件把绝大多数的企业拒之门外。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发展,正是因为它成为了银行融资的补充。
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代表,P2P自2007年传入中国后,因其门槛最低实现了爆炸式的发展,尤其是2013年达到巅峰。但今年以来,在P2P平台融资规模迅速增长之际,风险事件频出,对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融资体系挑战巨大。金雪军认为,这原因归结于P2P网贷公司只是把自己定位于信息中介,最后导致资金无法安全回收。事实上,在发生借贷时,P2P还得强调信用中介的身份。
一波又一波的“跑路潮”似乎在给P2P行业抹黑,金雪军非常强调行业规范,监管部门需要设定一个准入标准,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设立资金需求,建立退出机制,让资金托管,并加强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的越充分,就越能得到信任。”
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金雪军说,除了P2P、众筹外,现在第三方支付、电商小贷也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这种大趋势下,民资要搭上互联网金融的快车,还需要在“大数据”上下工夫。金融的本质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而信用的基础是信息。信息也将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资产,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正好为金融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也为信用的建立与巩固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另外,互联网思维从某一种层面来说,就是用户体验,这种体验将不断“刺激”金融创新和技术拓展。金融业在互联网的扶持下,将彰显更突出的优势。